返回

大明: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49章 老谋重演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听何时归还他们的金银,并询问何时开始分配钱财,以及商讨剩余的资金购买他们粮食的合理价位。

    然而,朱允熥这两日深居简出,始终避见这些乡绅地主。起初,孙老并未在意,但到了第三日,他坐立不安,疑惑朱允熥为何拒见他们,其中必有隐情,他意识到可能已落入圈套。

    于是,几位乡绅地主匆忙赶往郡府,却被守门的巡捕挡住,说殿下的太孙近来疲倦,无意接见任何人。孙老提出要求面见县令,可那巡捕却说,县令近日公务繁忙,亦不愿见。此时,孙老内心充满了恐慌,环视身旁的乡绅,沉声道:

    “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,我们被这位太孙殿下算计了。募捐结束后,他宣称为了演足戏码,让我们公开捐赠金银,承诺到时候会归还。如今却闭门不见,难道他打算独吞这笔款项?”

    闻言,其他乡绅皆焦虑不堪,纷纷嚷着要进去面见朱允熥和县令。

    此时,郡府后院,朱允熥品了一口香茗,才下令:“来人,让他们进来。”

    于是,那几位乡绅得以进入。县令也随即赶来,面对朱允熥,孙老强压心绪,问道:“太孙殿下,募捐之事已毕,不知何时才能归还我们的金银?”

    朱允熥听罢,故作不解:“为何要归还你们?”

    孙老心头一紧,仍坚持问道:“太孙殿下,您忘了?当初不是您亲口说的,我们带头捐款是为了激励河口县的富豪一同奉献。事后我们会收回捐款,而富豪们的捐款我们共分,仅留下部分用于购粮,而且粮食也是购自我们呀?”

    朱允熥揉了揉眉心,反问道:“有这回事吗?”

    接着,他转向县令:“我们有这约定吗?”

    县令摇头:“不记得有这样的事,这逻辑不通啊,何必找人带头捐款?其实并无此必要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点头赞同:“的确,逻辑不通,何需领头之人?再者,捐赠的钱财岂有归还之理,否则怎称得上是捐赠?”

    闻言,孙老与其他乡绅面色苍白,显然明白朱允熥是在耍赖。孙老急切地回应:...

    “殿下,您昔日的承诺并非如此。这金银原说是仅供演绎之用,事后当归还于我们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微笑着说:“原来如此?那不如明日举行一场退款庆典,宣称我祖父的银两仅作颜面工程,理应返还。届时,我们就当着河口郡民的面,将资金如数归还给你们。”

    孙老张的嘴角抽搐,面色铁青,朱允熥的话语中带有一丝挑衅。

    竟然要在众人面前退还孙老的钱财,岂不是在公开羞辱他?孙老长久以来以士绅领主的身份在地方上行走,表面上做着些无益于民众之事。

    暗地里,他吮吸着河口郡民的血汗,诸如强行占地,盗取百姓的土豆种子,乃至此刻制造粮价上涨的乱象。

    然而,他表面上的形象工程做得很好,比如修筑桥梁,如这次的慷慨捐助,也让他声名大噪。

    此事一旦公之于众,岂不是亲手摧毁自己的声誉?

    名声至关重要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其次,若他的行径暴露,他在河口郡还如何立足?

    岂不是会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鼠?

    此事断不可行。于是,孙老咬紧牙关,质问朱允熥:“太孙殿下究竟意欲何为?难道此次募捐,只是为了戏弄我们?”

    朱允熥笑容不改,凝视孙老:“你随意揣测,但我提醒你们,别把任何人当作无知之人,最终只会害了自己。”

    孙老豁然开朗,他早猜到朱允熥知晓许多内情,却为何装疯卖傻,策划募捐,忽然与他联手做起生意?

    在他心中暗想,即使失去了三千两白银的财富,但若将那堆积如山的魔法谷物尽数变卖,依然能换取一笔可观的金币。

    必须设法把损失压缩到最小的范围内。

    朱允熥微不可见地点点头,开口道:

    “普通的交易自然可行,但有一点需明白。购买如此庞大的粮食储备,价格必须低于各城邦的最低市价,否则无法达成共识。”

    孙老闻言,顿时眉头紧锁,若按最低价出货,他的利润将微薄得可怜。

    于是他坚决反驳:

    “殿下,交易之道并非如此简单。如今河口县的民众皆预测即将降临旱灾,他们也目睹衙门筹备巨额资金,所以短期内,您急需购入一定数量的粮食。

    在这片土地上,我的谷仓最为丰盈,我有与您谈判的资本,因此必须以高于最低市价的价格出售。否则,此事无从谈起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冷哼一声,回应道:

    “交易之道不如此吗?也许吧,我并不擅长讨价还价,但我懂得比较货品价值。早些时日,我已经联络了周边的粮食商人,那两万两金币的交易引来了众多竞争者。

    他们给出的价格一个比一个低,甚至低至市价的两倍之多,而且还包揽了粮食的传送费用。

    如果你不愿接受这样的价格,那我会直接与别处的商人合作。”

    说完,朱允熥起身,准备离去

第249章 老谋重演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